关于美国男子承认掰断并偷走兵马俑手指的最新知识答案内容如下:
6年前一度在中美两国间都引发极大关注的“在美展出兵马俑拇指被盗案”,在第一次起诉无效后,第二次起诉又因新冠大流行推迟至今,终于即将迎来结果。
据《华盛顿邮报》《纽约邮报》等美媒当地时间6日报道,涉嫌掰断并偷走兵马俑拇指的美国男子迈克尔·罗哈纳(Michael Rohana)现已认罪。
但报道称,由于罗哈纳与检方达成认罪协议,检方撤销了刑期高达30年的严重指控“盗窃和藏匿博物馆文物”,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项最高只需服刑2年和罚款2万美元的较轻指控“跨州贩运文物”。
据美媒报道,该案在2019年第一次审判时因陪审团意见不一而宣判判决无效,美国联邦检察官随后宣布申请重新审理。而由于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及中方专家因时任特朗普政府的中国游客入境限制无法赴美作证,原定于2020年2月进行的重审又一再推迟。
如今距离2017年事发时已过去6年,美媒称一份于上周提交的法庭文件显示,涉案美国男子罗哈纳已与检方达成认罪协议,同意承认“在州际贸易中贩运考古资源”的指控,并将于本月17日在费城联邦法院出庭接受判决。
《华盛顿邮报》指出,“跨州贩运”最高可判处2年监禁和2万美元罚款,罪责程度远轻于检方最初提出的“盗窃和藏匿博物馆文物”指控,后者若罪名成立或将面临长达30年的监禁。
致力于现当代艺术展品的线上杂志“Widewalls”对此直言,“这一判决相较于30年刑期是一个巨大削减。”
据早前报道,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中国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与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兵马俑:秦始皇帝的永恒守卫》展览在美国展出。
展览期间,12月21日,美国特拉华州一24岁男子迈克尔·罗哈纳在圣诞节派对后,偷偷溜进已经闭馆的博物馆展厅,掰断并盗走了正在展出中的“骑兵俑”左手拇指,还在黑暗中与兵马俑合影。
博物馆事后报警,美国联邦调查局抓获犯罪嫌疑人,追回被盗拇指。罗哈纳对此供认不讳,称自己犯了错,“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就这么发生了。”
展览中方举办单位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随后发声,表示在40多年来超过260次的文物外展中,如此恶性的事件真是“前所未有”。
而且受损的兵俑是当时数千个中少有的被完全复原的兵俑之一,保价高达450万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3108万元)。被损坏的兵马俑拇指是在出土时断裂的,经修复后赴美参展,掰断处正是修复处。
2018年4月,受损兵马俑及同批次的一百余件(组)参展文物全部回国,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文物局审批后的修复方案进行修复。
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还称将依法启动追究民事责任部分,并依照《展览协议书》进行经济索赔,其中法院判决书将成为索赔谈判的重要依据。
“手指事件”后,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及费城市政府均正式致函道歉。我方对损坏文物的行径提出强烈谴责,要求美方就此事做出书面说明,并严惩“肇事者”。
同年3月,美国司法部检方以盗窃、藏匿、跨州运输艺术品三项罪名对罗哈纳提起公诉。经过两次延期,费城东区法院于2019年4月1日至5日对该案进行了为期5天的审理。
检方组织并安排了近30位相关证人现场出庭作证,其中包括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派出的三名人员。审理期间,中方证人对受损兵马俑的真实性、完整性、历史艺术价值做出了详细陈述。
首次庭审也曝光出更多细节,包括博物馆外包安保存在漏洞、在事发两周后才发现兵马俑手指被折断等。被告辩护律师还辩称,此次事件只是罗哈纳醉酒后一个“无心的过错”。
4月8日至9日,陪审团对案件进行讨论。12位陪审团成员认为该件文物为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无市场交易价格,因此对兵马俑受损部位的价值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终由于检方和辩方分歧较大,法院判决审判无效,宣布解散陪审团。
7月,美国联邦检察官宣布将再以“盗窃和藏匿文物”的罪名起诉罗哈纳,但原定于2020年2月的重审因疫情等原因一再推迟至今。检察官威廉·M·麦克斯温(William M. McSwain)表示,“毁坏无价文物的行为不可容忍,兵马俑保存了2000年,却在费城受损,让这座城市蒙羞。”
被罗哈纳破坏的兵马俑是中国数千个兵马俑中少数得到完全复原的兵马俑之一,保价450万美元,约合3022万人民币。中方在事发后也表示,将根据《展览协议书》相关条款,要求美方严肃追究安防责任人的责任,依法严惩肇事者,并启动索赔程序。
如今,当地法院没有给罗哈纳定罪,原因是陪审团的12人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那么陪审员为什么会认为罗哈纳无罪?接下来这个备受关注的案件又将如何审理呢?美国联邦法院律师邓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之所以陪审团中会有人认为罗哈纳无罪,主要有两个原因。
邓洪:第一点的话这个年轻人他是喝醉酒的,以后这种情况之下他没有犯罪的意图,他根本不知道他有偷了东西,或者是他认为这是恶作剧而已。第二个场合,在博物馆的时候并不是说一般的开放时间,而是在晚上所谓的party并且包括也出售酒这种情况之下,他并不是有意或者是他根本不知道文物的珍贵,成功地说服了陪审员。
据美国媒体报道,嫌犯罗哈纳承认犯下折断并带走兵马俑手指的行为,但他的辩护律师称其罪行本质是年轻人鲁莽的破坏文物,而并非盗窃和藏匿文化遗产。那么接下来,罗哈纳一案是否就不了了之了?美国专家介绍,此案属于陪审团没有达成共识的状况,控方可以继续推进,或者用新的方法去追究被告的责任。关键是控方有没有办法拿到足够的证据,证明罗哈纳是明知故犯。目前控方法律团队正在重新收集梳理证据,为可能重启的起诉做准备。联邦检察官表示将在5月15号前决定是否重新起诉。
邓洪:检察官如果是没有办法用毁坏文物的罪名的话,他有可能会说是毁坏财物有罪,毁坏财物这部分的话,只要亏损的财务超过900美金作为重罪,面临两年到五年的牢刑。
12人组成的陪审团,最终7人认为罗哈纳无罪。由于陪审团无法作出裁决,对罗哈纳的起诉以失败告终。从这个案件我们不难看出,被告究竟有罪还是无罪是由陪审团定夺的。
邓洪:从这个案件我们也可以看得出,美国所谓的司法正义并不是有真正过的公正,一个被告被判无罪并不是表示他真的是清白的,只是表示检察官没有办法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被告有罪,或者是陪审员同情被告而没有投有罪的票。
自美国司法部检方对该案提起公诉后,案件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目前的审判结果,也在美国和中国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不少美国网友就评论称在被告已经承认罪行的情况下陪审团还要为其申辩的做法是“十分不合理的”;而国内的也有网友戏称,要是有人折断自由女神的手指,司法部检方又会如何处理呢?那么涉及案件的主办方、博物馆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曾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的秦兵马俑展“手指事件”有了最新进展。2018年3月,美国司法部检方对该案提起公诉。该案检方以盗窃、藏匿、跨州运输艺术品三项罪名对迈克尔•罗哈纳提起公诉。2019年4月8号至9号,陪审团对案件经过2天的讨论,12位陪审团成员认为该件文物为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无市场交易价格,因此对兵马俑受损部位的价值无法达成一致。由于检方和辩方观点分歧较大,美国费城东区法院大法官无法做出最终判决,宣布解散陪审团,但允许美国检方在宣布解散陪审团之后30日内可以提请重新审理本案。
该批展览文物已安全运回国内 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将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手指事件”后,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及费城市政府均正式致函道歉。中方对损坏文物的行径提出强烈谴责,要求美方就此事做出书面说明,并严惩“肇事者”。2018年3月展期结束后,该批展览文物已全部安全运回国内归还各收藏单位,受损的“骑兵俑”也归还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展览中方举办单位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介绍,由于中国和美国司法体系不同,审理案件的程序也不同。在美方做出最终判决之前,将持续关注并跟进案情进展,依法维护我方权益,坚决捍卫中国文物的尊严。同时,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将依法启动追究民事责任部分,并依照《展览协议书》进行经济索赔。对于受损兵马俑,文物所属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经组织专家,制定了修复方案,待履行报批手续后实施修复。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顺心生活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