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里所有产品将接入通义千问的最新知识答案内容如下:
张勇介绍,钉钉、天猫精灵等产品在接入通义千问测试后,变得聪明了很多。钉钉接入通义千问测试之后,可以自动生成工作方案,也可以在会议纪要后自动生成总结和待办事项。
4月11日,2023阿里云峰会在北京举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在会上表示,阿里巴巴所有产品未来将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全面改造,包括天猫、钉钉、高德地图、淘宝、优酷、盒马等。张勇还表示,在阿里云构建的大模型基础设施平台上,将不仅有阿里的通义大模型,还能够接入各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机构的大模型,为更多专属模型的训练和服务提供保障。
会上,阿里云智能首席技术官周靖人正式发布了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并对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
4月11日,2023阿里云峰会在北京举行。张勇介绍,钉钉、天猫精灵等产品在接入通义千问测试后,变得聪明了很多。钉钉接入通义千问测试之后,可以自动生成工作方案,也可以在会议纪要后自动生成总结和待办事项。新增了图片生成应用功能,通过拍照上传一张功能草图,便可以自动生成低代码业务应用,不用写代码即可生成,让应用开发的门槛再次降低。2019年起,阿里即开始进行大模型研究,并在近期推出阶段性的研究成果:“通义千问”大模型。张勇介绍,目前,阿里云已形成模型即服务(M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三层架构,其中模型即服务包括基础大模型/通义大模型、企业专属大模型、魔搭社区、API服务等。
张勇表示,面向AI时代,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次,基于这一信念,阿里云希望帮助更多企业用上大模型,让每家企业都能基于“通义千问”,拥有具备自己行业能力的专属大模型。他同时指出,大模型是一场“AI+云计算”的全方位竞争,超万亿参数的大模型研发,并不仅仅是算法问题,而是囊括了底层庞大算力、网络、大数据、机器学习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性工程,需要有超大规模AI基础设施的支撑。
张勇表示,从 2009 年成立,阿里云已经走过了 14 年,现在到了一个历史关口。
阿里云诞生之初,就是让计算成为公共服务,从买计算机到买算力,让更多企业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
“当时有很多讨论,真正相信云计算的未来是一个不容易的判断。”他说,当时阿里有三句判断: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会像计算机一样工作,云计算是一种公共服务。这些的判断在今天都成为了现实。
他回忆,2009 年的双 11,负责电商业务的他还是阿里云的客户,当时对云没有信心,还做了备用方案,要限流或者降低页面负载,就准备了一个黑白页面,如果不行就切换到黑白页面。
张勇认为,面向智能化时代,所有公司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互联网时代,还有先后之分,首先利用技术和数字化的企业会取得领先;而在今天,数字化初步改造的基础上,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和产业公司,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值得用 AI 技术重做一遍。
阿里云未来的目标,一是让算力更普惠。推动低代码和 Serverless 发展,提升开发者服务,降低开发门槛。覆盖 1000 万开发者,云产品全面 Serverless 化;加大软硬一体技术研发,提升规模化运营效率,持续释放技术红利。过去十年单位算力成本下降 80%,存储成本下降 88%
二是让 AI 更普及。在基础大模型和通义大模型的基础上,让行业和企业都有自己的专属模型。
张勇表示,阿里所有产品未来将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全面升级。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顺心生活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